2006/09/13

essential tpe 電腦保護套件

無可否認,很多用 Mac 及 iPod 的用家都是愛美一族,也是被她純白及光滑無瑕的機身所吸引。但今年推出的新型手提電腦 MacBook,卻遇到一個頗為尷尬的問題:機身很易沾污,尤其是 TrackPad 兩旁的位置(見附圖)。

也不知是 Apple 今趟所用的物料出了問題,還是個別用家手汗太大,導致「不能解釋的化學作用」,的確有不少早期購買了 MacBook 的朋友要應 Apple 之呼籲前往維修中心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世界各地的生產商都出產一些 MacBook 專用的保護套件,包括一些質地舒適的靠手墊,一來可以保護 MacBook 不會在經年累月使用下脫色,二來也可以使打字時的手感更好一些。

Mactivity 在經過詳細測試及比較後,引入了台灣品牌 essential tpe 在港發售。essential tpe 的電腦保護套件除了包括可重複黏貼的舒適靠手墊外,也包含一塊單面 Microfiber 鍵盤保護布,可避免電腦合上時鍵盤的污漬會印到 LCD 上,保護布同時具有清潔 LCD 的功效,適合 MacBook 及 MacBook Pro 等手提電腦使用,另有專為 iBook 及 PowerBook 設計的尺寸將會推出。產品詳情可參考 essential tpe 網址,Mactivity 有現貨發售,歡迎各位 Mac 友上來參觀選購。

除了 essential tpe 電腦保護套件外,Mactivity 最近也引入了兩款美國 Klipsch 公司專為電腦及 iPod 而設計的喇叭組合。這幾個星期,Mactivity 都洋溢著 ProMedia Ultra 2.0 的聲音,而沿用了十個月的 JBL OnStage 則被我打入了冷宮。說真的,我覺得 ProMedia Ultra 2.0 的聲音比不少大廠出品的 2.1 喇叭組合還要出色,因為少了一個巨大的低音音箱,同時也節省不少地方。歡迎對電腦喇叭有要求的你上來參觀試聽

2006/09/04

小白電池回家了

想不到今次 Apple 的工作效率真的很高。我在 8 月 26 日送交一粒需要更換的 iBook 電池到位於銅鑼灣的 BAD 維修中心,想不到 4 天後就收到他們的電話,告訴我新的電池已到並可即時上去換領。因為前幾天比較忙,延到今日才能抽空去領取。

雖然有關方面的效率的確很高,但下次最好不需要用家將電池「扣押」在維修中心吧!對於要經常四圍去的手提電腦用家,「扣押」一粒電池跟「扣押」整部手提電腦的後果也差不多。

最後特別多謝維修中心的同事 Wing, Zoe 及其它有份協助的同事。也希望大家可以很快收到新的電池。

2006/09/03

硬碟讀寫燈在那裡?

Apple 設計的產品一向很簡約。無論在 Mac 或 iPod 上,你都很難找到一粒多餘的按鈕或指示燈。就以 Mactivity 用作教學及示範用途的 Mac mini 為例,機身上的指示燈除了一盞表示開機/關機或是睡眠狀態中的指示燈外,就找不到其它指示燈號。

當然有很多朋友會欣賞這個設計,尤其是當看到其它牌子電腦上一字排開的指示燈,包括電池狀態/睡眠狀態/硬碟活動/有線網絡/無線網絡/藍芽裝置/鍵盤大寫/數字鍵等五六七八九盞燈時,我就格外喜愛 Apple 的簡約設計了,起碼不會為了搞清那麼多指示燈的作用而頭暈,有時它們還會閃動呢!

因工作關係,我很多時都會接觸到一些由 PC 轉過來的 Mac 新用家,有時可能是教導他們使用 Mac,有時可能是替他們安裝 Boot Camp / Windows。雖然他們都很欣賞 Mac 的設計,但總會有一個共同的抱怨:沒有硬碟活動的提示燈號缺少了這個燈號,大家都不知道 Mac 是在靜靜的工作或是跟本沒有工作,很不方便。

MenuMeters 就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了。安裝了 MenuMeters 之後,你不單可在右上角的 Menu Extras 內觀察到硬碟活動狀態,更可以選擇性地觀察到網絡活動狀態記憶體使用情況CPU 使用情況等實用資料,從此你就可以完全得悉 Mac 的活動狀況了。

註:MenuMeters 是一個 Donaware,你可以隨意使用該軟件。使用後若覺得該軟件好用及實用,開發者樂意接受你金錢上的捐獻以作鼓勵。

2006/08/27

Apple 回收手提電腦電池

相信大家都知道,基於產品安全理由(可參考左圖),Apple 要回收 1,800,000 粒由 SONY 生產的手提電腦電池,它們都是安裝在 2003 年 10 月到 2006 年 8 月發售的 iBook G4 及 PowerBook G4 型號上。

至於最近在 Mactivity 購買了 MacBook 或 MacBook Pro 的朋友卻不用擔心。雖然你們的手提電腦也可能很熱,但截至目前為止還是很安全,不會因為過熱而爆炸,所以不須回收。

但如果你的 iBook 或 PowerBook 是在以上提到的期間購買,又或者在這段期間前後額外購買了手提電腦電池的話,我們鼓勵你檢查一下自己是否「中招」。只要在這裡輸入電腦機身編號及電池編號就可以知道「抽獎結果」了。Mactivity 的一部 12" iBook 就幸運地「中招」了,據說四至六個星期後將會有一粒全新及安全的電池可供使用。但在這段期間,我們的 iBook 超自由體驗服務(即是租用服務啦)可能會受到影響,而 Apple 大概也不會對我作出任何賠償的了。所以我們正計劃購買一部 MacBook 給廣大 Mac 友使用,好使我們的手提電腦租用服務不致暫停。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中招」了,首先當然要去分佈全港十八區的場外投注站買一張六合彩彩票,再測試一下自己的運氣。另外,為了貫徹 Mactivity 服務 Mac 友之精神,如果你無時間去「遠近馳名」的 BAD CASE 維修中心排隊登記,歡迎你帶同你的電池及電腦機身編號等資料前來位於旺角的 Mactivity,我們可免費代你前往更換及代辦各項煩瑣的手續,詳情可聯絡我們

2006/08/11

Alex 會說中文嗎?

蘋果電腦幾日前在 WWDC 會議中揭示了下一代操作系統 Mac OS X 10.5(代號 Leopard)的十大功能,相信不少 Mac 友當晚都有看過文字直播及之後的錄影轉播

十大功能中,能讓我們回到過去找尋失落檔案的時光機(Time Machine)可能是最觸目的了,但我卻對其中一個專為有特殊需要朋友而設計的 VoiceOver 特別感到興趣。

在 Mac OS X,要命令 Mac 去朗讀英文十分容易,只需選取有關文字或句語,在程式選單下選擇「服務」 > Speech > Start Speaking Text,即可以聽到 Mac 朗讀有關文字或句語的聲音。但現在的 VoiceOver 功能有兩個限制:首先她的聲音很機械化,有點像早前訪港的科學家霍金博士所用的那一台「在室外高溫下不能順利操作」的語音合成裝置;另外她也不會說中文,無論是普通話、廣東話、潮州話或是阿扁的閩南話。

但 Mac OS X 10.5 內的 VoiceOver 則作出了很大改善。除了以往的一班聲音演員(由 Albert 到 Zarvox),額外加入了一把叫做 Alex 的男性聲音,他利用蘋果自行研發的技術,朗讀時會更加接近人聲,雖然略帶美國口音,聽起來仍然十分順耳(或許要介紹給霍金博士使用)。此外,據蘋果指出,新的 VoiceOver 更可以支援中文及日本等亞洲區文字(VoiceOver even includes support for two-byte languages such as Japanese and Chinese)。

作為一位男性 Mac 友,我最希望將來的 VoiceOver 會加入另一位溫柔的女性聲音,我建議叫 Kammy 會很不錯;而作為一個香港人,我也希望 VoiceOver 會說廣東話,但最好不要像巴士阿叔一樣會說粗口;而作為一個潮州人,「如果萬一真係咁好彩」VoiceOver 會說潮州話的話,不單只我爸我媽以後會用 Mac,相信李嘉誠先生也會願意使用 Mac。

2006/08/05

Control-Alt-Delete

Mactivity 最近收到一位朋友電郵,他在使用 Boot Camp 時遇到一些疑難,就是如何在沒有 Delete 鍵的 MacBook 上輸入 Control-Alt-Delete 這組 Windows 常用的「死亡三點式」。

蘋果現在售賣的 Apple Keyboard 及 Apple Wireless Keyboard 都已包括了 Delete 鍵,所以在外接了 Apple Keyboard 的電腦上要輸入 Control-Alt-Delete 並無問題。但在 MacBook 及 MacBook Pro 上要輸入則有點困難,因為細小的鍵盤上只有 Backspace (Backward Delete) 而沒有「死亡三點式」所需要的 Forward Delete 鍵。

翻查蘋果的技術文章,解決的答案竟然是很無賴地叫你去買一隻有 Backspace 鍵的外接鍵盤 (Use an external keyboard with a Delete key or Windows-compatible software that can remap the Backspace key to Delete)。所有 MacBook 及 MacBook Pro 的用家莫非要帶多一隻鍵盤四圍走?而那個 Remap 鍵盤的軟件又到那裡找尋呢?

最後還是要 Microsoft 幫忙。在 Windows 的環境下,我們先要下載並執行 Windows Server 2003 Resource Kit Tools,內有一個 Remapkey 的程式可以供我們重新排列鍵盤的組合。

點選「開始」>「執行」,並輸入 Remapkey,即會執行這個鍵盤重新對照程式。只需將 Base Keyboard 中的 Del 拖放到 Remapped Keyboard 上你所選定的任何一個鍵,按左上角的儲存,再重新啟動 Windows,以後你的 Control-Alt-Delete 就會變成你所指定的的組合了。

2006/08/03

CrossOver Mac 率先試玩

在 Intel Mac 上執行 Windows 的不同方案一文中提到的 Boot CampParallels Desktop,相信很多朋友已安裝並在使用當中了。但文末提到的 CrossOver Mac 這個最廉宜方案,卻因 CodeWeavers 公司一直未有發放公開測試版本,所以至今仍然是十分神秘。究竟 CrossOver Mac 的操作原理是甚麼?它可以執行那些應用程式?不在支援列表的程式是否一定不能執行?速度表現又如何?跟 Mac 的整合及檔案交換又如何?用來打機又可不可以?

昨天收到本地 Mac 用戶組織 MACitizen 的電郵,得悉本月聚會(8月3日)的題目之一原來就是 CrossOver Mac 試玩。在香港應該不會有太多朋友有機會試用過這套軟件,不知他們是如何得到這套軟件的呢?無論如何,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想率先了解怎樣「可以行 Windows 專用軟件但不行 Windows」的話,是次聚會就不容錯過。

當晚更邀請了北京 Mac 用家組織「北麥聯盟」會長暨全球 Apple User Group 東亞區聯絡人 David Feng,從北京遠赴本港,為大家揭示 Mac 在中國的最新國情。最後更有 iPod 專用喇叭 iHome iH5 試聽及即場抽獎。如果我有幸抽到該套價值 HK$998 的 iHome2go iH26 的話,我保證一定會放置在 Mactivity 供大家(及本人)長期欣賞。請支持我抽到該大獎!

2006/07/28

實在很醜

最近看電腦新聞,得悉部份電腦公司已推出了以 Intel Core 2 Duo 為核心的電腦。報導當然會說這些電腦的速度十分快,並強烈鼓勵你升級。(否則電腦公司怎可以貨如輪轉?傳媒又怎會有材料寫稿?)

心想 Apple 也是時候為今年年初推出的 iMac 及 MacBook Pro 升級吧?傳說中取代 PowerMac G5 的 Mac Pro 又幾時出呢?要等到 8 月 7 日的 WWDC06 才宣佈會否遲了點呢?反正 Apple 也必定會使用 Intel Core 2 Duo,不知有沒有 Mac 友會打算早點買部 Dell 玩玩呢?

到訪 Mactivity 的朋友,很多時都會問我一個問題:「為甚麼愛用 Mac?」

看完這部最新推出的 Dell XPS 電腦玉照後(左),再比較一下幾年前設計的 PowerMac G5(右),我知道我為甚麼愛用 Mac 了。

因為 Dell 實在很醜!

2006/07/26

在 Intel Mac 上執行 Windows 的不同方案

身為 Mac 用戶,為了工作需要,例如要到訪一些不合符 W3C 網頁設計指引的網頁、執行一些 Windows 應用程式或者要開啟一些 Windows 格式的文件,都有必要接觸 Windows。

如果不想花幾千元購買及找地方安置多一台 PC 的話,模擬器軟件可能是你最佳的選擇。以往要在 Mac 上執行 Windows 軟件,除了 Microsoft 的 Virtual PC 外,幾乎沒有其它選擇。可惜 Virtual PC 的緩慢速度卻不能令每個用戶都會感到滿意。

自從今年年初使用 Intel Core Duo 為核心的新一代 iMacMacBook Pro 面世後,在 Intel Mac 上安裝並執行 Windows 變成了一種潮流,由民間自發的研發計劃到各大小軟件公司,都陸續推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案使你的 Intel Mac 能執行 Windows 或其它的操作系統,甚至連 Apple 自己也在四月份推出了讓 Mac 可以執行 Windows XP 的官方方案 Boot Camp。現在 Mac 不單可以安裝隨機附送的 Mac OS X,也可以安裝並執行各種版本的 Windows 甚至 Linux 等操作系統。

Boot Camp
暫時只支援 Windows XP SP2

首先要說明,Boot Camp 現時為測試版本,可免費下載,而未來會納入代號為 Leopard 的 Mac OS X 10.5 之內。以下是 Apple 對 Boot Camp 技術的解釋:「Intel Mac 利用名為 EFI 的最現代產業標準技術來控制開機。遺憾的是,Windows XP 甚至是即將發表的 Vista,還停滯在 1980 年代的老式 BIOS。但是利用 Boot Camp,Mac 可以在兩個世紀間不同的技術上平順運作。」

簡單說,Boot Camp 就是透過軟體方法模擬了上個世紀的 BIOS 技術,讓 Mac 在開機時即可以「扮演」一部使用 BIOS 來控制開機的典型 PC,以後要安裝 Windows 在 Mac 上就變得很輕易了。

Boot Camp 除了模擬了 BIOS 開機以外,也提供了讓 Windows 順利運行所需要的各種驅動程式 (Device Driver)。Boot Camp 現在提供的驅動程式包括了顯示卡、音效、網絡、AirPort 無線網絡卡、藍芽設備等等。有了這些專門針對 Windows XP SP2 而寫的原生驅動程式,對於一些規格要求較高(特別是顯示卡)才能運作暢順的軟件,Boot Camp 都能應付得來。

由於 Boot Camp 讓 Mac 在一開機即進入 Windows 世界,配合由 Apple 提供的驅動程式,「速度」是它最優勝的地方。很多測試報告顯示,Intel Mac 在 Boot Camp 環境下的表現十分卓越,部份測試更顯示 Intel Mac 比同樣使用 Intel Core Duo 而規格近似的 PC,效能更為優越。

為了更好地服務本地 Mac 社群,Mactivity 專門為學生及來賓設有一部 Intel Mac 作速度表現及軟件兼容測試用途。早前就有一位朋友攜同他的「搵食軟件」AutoCAD3ds Max 到來測試。這類繪圖軟件對硬件要求一向都很嚴格,最後發覺在 Intel Mac 上不單能順利執行,而且效能比起他原來的 PC 手提電腦更為優勝。

由於 Boot Camp 提供了各種驅動程式,Windows 也可直接控制 Mac 的硬件。除了可以順利辨認出大部份隨機裝置外,即使接駁其它週邊設備也沒問題。我們就曾將一隻只可在 Windows 上使用的 USB Webcam 成功安裝在 Boot Camp 上。只要有正確的驅動程式,相信其它的週邊設備也可以順利安裝。

如果你懷疑日常使用的週邊設備例如中文手寫板、視像鏡頭、多功能鍵盤及滑鼠能否順利地在安裝了 Boot Camp 的 Mac 上使用,歡迎你到 Mactivity 測試。

Parallels Desktop
同時執行多個操作系統

Boot Camp 只能讓你執行 Mac OS 或 Windows 其中一種操作系統,也就是說 Mac OS 與 Windows 無法同時使用。如果你要同時執行 Mac OS 與 Windows 程式的話,Parallels Desktop 就是你的選擇。Mactivity 曾於早前舉辦 Parallels Desktop 團購活動,只需 HK$336。現在的零售價則要 HK$624。

Parallels Desktop 使用了虛擬化科技 (Virtualization),讓 Mac OS 與 Windows 應用程式能同時執行。Parallels Desktop 會在 Mac OS 內開啟一個獨立的視窗來執行 Windows 程式。感覺似曾相識吧?看上去就像 Virtual PC 的操作模式。

由於現在的 Mac 是使用 Intel CPU 為核心,有別於以前在 PowerPC 基礎上的 Virtual PC,Parallels Desktop 不必消耗大量資源去模擬 Intel CPU 的運作,所以它的運算表現比 Virtual PC 快很多。Parallels 更宣稱透過其虛擬科技執行的 Windows 程式,就像在 PC 上執行一樣快。

Boot Camp 只可以讓你安裝 Windows XP SP2 版本,Parallels Desktop 則可讓你安裝其它版本的 Windows,包括 Windows 3.1/95/98/ME/2000/XP 以至 Windows NT/2000/2003 Server。除此以外,不少受歡迎的 Linux 版本也可在 Parallels Desktop 上安裝並執行。你甚至可以在 Mac OS 上執行多個 Parallels Desktop 視窗,即同時間執行多個不同的操作系統。因此,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交換資料也變得更加輕鬆。

由於 Parallels Desktop 始終是「寄生」在 Mac OS 上的一個軟件,Mac 要同時照顧 Mac OS 及 Parallels Desktop 的需要,所以速度上會及不上 Boot Camp 那麼快。而且 Parallels Desktop 對硬體的支援也略嫌不足,例如它只可以模擬一塊只得 8M 記憶體的顯示卡,也不能正確辨識可燒錄光碟機等等。我曾嘗試將在 Boot Camp 上可以順利辨識的 USB Webcam 安裝在 Parallels Desktop 上,結果卻出現了藍畫面,需要重新開機。

CrossOver Mac
不需要 Windows 而又能執行 Windows 應用程式

無論是 Boot Camp 或是 Parallels Desktop,都需要你額外花費購買一套完整版本的 Windows 軟件,價錢由一千多至二千多港元,對中小企或私人用戶,是個不小的負擔。但最近 CodeWeavers 公司宣佈會在七八月份推出一個名為 CrossOver Mac 的軟件,不用安裝 Windows 操作系統,就能直接在 Mac OS 上執行例如 Microsoft Office 或 Adobe Photoshop 這類軟件。

CrossOver Mac 是根據 WINE (Wine Is Not an Emulator) 為基礎而開發的一個 Windows 軟件兼容環境。WINE 在 Linux 上已使用了一段日子,全球很多 Linux 用家也是透過 WINE 來執行不同類型的 Windows 應用程式。由於過往 Mac 使用的處理器跟 PC 有很大分別,所以 CrossOver 無緣在 Mac 上運行,但是 Intel Mac 的出現就促使了 CrossOver Mac 的誕生。

WINE 並非一個模擬器,而是提供執行 Windows 所需要的相容性層 (Compatibility Layer),所以只能支援某些應用程式。據 CodeWeavers 公司宣稱,CrossOver Mac 經測試後可支援五十多種 Windows 應用程式,包括 Microsoft Office、PhotoShop、Dreamweaver、Internet Explorer 等。

由於 CrossOver Mac 未有提供公開測試版,我們暫時還不知道它的效能如何。但 CrossOver Mac 肯定是執行 Windows 程式最廉宜的方案,它的售價只是 HK$468,但卻不用額外花費千多二千元購買 Windows 操作系統,就能即時執行有限量的 Windows 應用程式。

消費者是最終贏家

除了以上幾個方案,Microsoft 也正考慮在未來推出全新 Intel 版本的 Virtual PC(舊有的 PowerPC 版本不能在 Intel Mac 上執行),而另一個在 PowerPC 年代出現過的摸擬器軟件 iEmulator 也剛剛推出了 Intel 版本。看來在 Intel Mac 上執行 Windows 的方案會越來越多,消費者將可跟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本文經作者修改後已刊於印刷雜誌<DPI>雙月刊 Vol. 7 Mac Channel 專欄內。

2006/07/22

MacBook Pro 的退出鍵

Mactivity 較早前替一位熱愛 Mac 但工作上要使用 PC 的朋友訂購了一部 15" MacBook Pro(對呀!我們最近已兼營硬件代訂服務了),也替他安裝了 Boot Camp 以便日常工作。

最近他攜同他的 MacBook Pro 探訪 Mactivity,閒談間發現 MacBook Pro 位於鍵盤最右上角的退出鍵(Eject)有些不平衡狀況(如圖)。

在網上討論區好像也聽說過有其他朋友的 MacBook Pro 有這個「不算嚴重」的問題,不知道各位網友的 MacBook Pro 可曾遇到這個情況?可以拆下來自行維修嗎?如果交給維修中心要等多久才可修復呢?

2006/07/09

Parallels Desktop 團購

為本地 Mac 友所辦的 Parallels Desktop 團購活動經已完成,相信各位在今晚會陸續收到個別的啟動鑰匙 (Activation Key)。

首先要多謝大家對 Mactivity 的信任,交託這個責任給我們。籌辦今次活動帶給了 Mactivity 一些寶貴的經驗,相信以後再辦同類活動時會做得更好。

先報告一下團購最後人數。因為有朋友在截數後退出,也有朋友在截數後加入,所以最後團購人數接近四十人。要安排四十人的款項交收很不容易,加上部份不能控制的事情(例如有朋友懷疑入錯數及遲了入數),要在所有付款記錄中找出有關問題很不容易,說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到現在真的還是未能收足全數款項。但為了不想再有所延遲,Mactivity 唯有先預付所有款項給 Parallels 方面。

要安裝啟動鑰匙很簡單,只要在 Help > Activate Products 內輸入你收到的啟動鑰匙即可。順便提一提大家,可能大家都不愛看說明書,很多朋友原來都忘記了安裝 Parallels Tools 這個步驟。Parallels Tools 是一些類似驅動程式的軟件,能讓你的 Parallels 跑得更快更順,不要忘記安裝它 (VM > Install Parallels Tools)。

2006/07/02

iPod 是否很易壞?

Mactivity 其中的一項服務是替朋友維修 iPod,包括軟件或硬件的維修。在維修的過程中,我都愛跟客人閒聊,而最常聽到的一個問題就是:iPod 是否很易壞?

軟件問題

iPod 就像一部電腦,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有中央處理器、有記憶體、也有硬碟儲存裝置及顯示屏幕等。就像安裝了 Windows 的電腦一樣,iPod 操作系統失靈是最常遇見的問題,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有帶有感嘆符號的檔案夾圖案

當電腦的 Windows 有問題或操作不正常時,你可能會選擇重新安裝 Windows(如果你厭惡了經常要做這些工作,就快點轉用 Mac 吧)。其實你也可以透過電腦(無論 PC 或 Mac)將 iPod 操作系統重新安裝在你的 iPod 內,很多問題都可以因此得到解決。但千萬不要用電腦去 Format 你的 iPod,這樣只會使她變成一部昂貴的外置硬碟,失去播放歌曲及其它 iPod 功能。

為甚麼會有這些軟件問題?多數是用戶操作不當,例如在未安全移除硬件的情況時抽出 iPod,資料抄到一半就被強逼停止了,當然會有問題。

硬件問題

最常遇到的硬件問題就是硬碟損壞。由第一代 iPod 開始(除了 iPod shuffle 及 iPod nano 除外),所有 iPod 都內置了一個硬碟裝置。請注意:是一個硬碟,就是一般電腦內儲存資料的硬碟。你龐大的歌曲寶庫就是儲存在這隻硬碟內,雖然 iPod 硬碟的體積較為細小,她仍是一隻很脆弱的硬碟。

為了避免因為硬碟震動而引起歌曲跳線的問題,iPod 的操作原理是一口氣將幾首歌曲由硬碟中取出,再暫存在她的記憶體內以供播放。這樣除了避免因輕微震動而引起歌曲跳線的問題,因為不需要經常存取硬碟,也可延長硬碟的壽命。而不經常跳播歌曲,也會更省電。

當使用手提電腦時,我們都會很警惕,怕任何形式的震動會導致資料抄取出錯,甚至損壞了硬碟本身。試想想:你會在手提電腦開啟著及存取硬碟檔案時,將手提電腦拋上半空來個三百六十度轉體,然後用雙手再接著嗎?但我們都試過在 iPod 存取硬碟(前後跳播歌曲)的情形下去追巴士、去跑步、去做運動、甚至跳繩!這樣便增加了 iPod 硬碟損壞的風險了。在 iPod 平放著或不受震動的情況下才跳播歌曲,必定可以延長 iPod 硬碟的壽命。

只要正確的使用,iPod 本身並不容易損壞。我自己的第三代 iPod 使用了兩年多,就從未發生過任何問題。如果你的 iPod 真的不幸發生任何問題,歡迎使用 Mactivity 的 iPod 維修服務(免費諮詢)。祝你和你的 iPod 都身體健康!

2006/06/29

iSight 的春天

用 Mac 的朋友,都已擁有一個一流的即時通訊軟件:iChat。無論文字、聲音或視訊交流都一流,其中的四人會議模式更是最醒神的一個功能。

可惜,你跟我身邊的朋友,大部份都不是用 Mac 的。最主流的即時通訊軟件,包括有 IC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AIMSkype 等,相信很多香港人在 N 年前已有好幾個賬戶了。雖然 iChat 是可以跟 Windows 的 AIM 交流,但 AIM 在香港卻不太流行,因此很多 Mac 友都放棄了 iChat 而取近年最多人使用的 MSN Messenger。

但 Mac 版本的 MSN Messenger 功能上跟 Windows 版本還有一段距離,暫時仍不支援視像通訊功能。我擁有一支高質素(價錢也高昂)的 iSight 視像鏡頭,其它買了 MacBook (Pro)iMac 的朋友都有內置的 iSight 鏡頭,但我們卻不可以利用她跟大部份使用 PC 的朋友聊天,真氣人!

可能軟件商眼見大部份新的 Mac 都內置了 iSight 鏡頭,因而前景一片大好。我那支價值 HK$1,200 的 iSight,她的春天似乎已靜靜降臨。曾不止一次聽說過下一個版本的 MSN Messenger 及 Skype 會支援 iSight 鏡頭,可信程度很高。還有最新的一個消息,就是全新的 Yahoo Messenger for Mac 3.0 Beta 版本已推出,除了支援 iSight 外,未來更可以跟 MSN Messenger 溝通。

記得早幾年在 Windows 上使用 YM,尤其是使用寬頻網絡時,她的視像畫面是幾個同類軟件中最流暢的。不知道新的版本效果又會如何?我已下載了這個軟件,也登記了一個新的賬戶:mactivity_hk。歡迎已有 YM 賬戶的你得閒 Call 我測試一下,或與你的 PC 友人 YM 一下。

更新:看來使用 YM 還是需要學習手語來配合,因為還未支援語音對話。

2006/06/25

好事成雙?

如果你有閒錢的話,投資電腦記憶體相信是最不保值的了。記憶體容量越來越大,但價錢卻越來越低。記得自己買的第一台電腦 Apple //e,內置記憶體是 64K,外置另一張 64K,總容量達 128K;而 1984 年面世的第一部 Macintosh,也是內置 128K 記憶體的,所以也叫做 Mac 128K。

蘋果今年推出了 Intel Mac,大部份機種都配備了 512M 記憶體,一些高階機種更配備了 1G 的記憶體。但隨著記憶體價格的下滑,及新的軟件「越來越大食」,很多朋友都會考慮替 Intel Mac 加大記憶體。

現時所有 Intel Mac 都配備了兩條記憶體插槽,你可以選擇以下的任何一個組合:
大家普遍接受 1G 記憶體是適當的,已足夠日常工作。但根據蘋果的資料顯示,新的 Intel Mac 是有所謂 Dual-Channel RAM Architecture,即是安裝一對相同容量的記憶體會執行得更快及更有效率。加上記憶體價格不算貴,一條 1G DDR2 667 SODIMM,價格不用 HK$1,000,所以很多朋友在買機時都會「打爆機」,即是安裝 1G + 1G 的組合,而放棄例如 256M + 1G 的這些組合。

但如果我資金短缺,不夠銀兩買 2 條 1G 記憶體又怎辦呢?不成雙成對的組合真的那麼不濟嗎?今期 MacAddict 雜誌(七月份)有一篇很有趣的報導,就是在一台 Mac mini Core Duo 上測試不同的記憶體組合,並以 Photoshop CS2 進行速度測試,結果是頗令人「意外」的,測試結果可參考附圖,你也可以上 Mactivity 借閱。

Mactivity 因接觸很多 Mac 友,也會替他們的電腦記憶體升級,尤其是一些新的 Mac 友。我自己就曾替幾位朋友安裝了一些「不對稱」的記憶體組合,結果並沒有出現任何毛病。參考完 MacAddict 雜誌的測試,你下次買機時,是否仍會堅持「好事成雙」?

本文經作者修改後已刊於印刷雜誌<DPI>雙月刊 Vol. 7 Mac Channel 專欄內。

2006/06/18

為 Keyboard 洗白白

Mactivity 早前購入了一部二手檯燈型 iMac G4,作展示及測試用途。本人已多次向友人表示,iMac G4 是眾多 iMac 之中最令人欣賞的設計。尤其是作為一檯展示用的電腦,她的可任意調較屏幕實在很方便。即使身在公司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輕易看到 LCD 屏幕顯示的內容,配合她的專用喇叭,看電影實在一流。

作為一部有四年多機齡的電腦,她的外表算是保用得很好。唯一遺憾的是那個純白的 Apple Pro Keyboard,有點變黃及有不少的灰塵在鍵與鍵之間的罅隙內,可能是香港的空氣質素吧?於是便把心一橫,將鍵盤化整為零,然後逐粒清洗一番。

結果是乾淨了很多,但已變黃的顏色則未能回復以往的潔白,也許下次要試試用 1:99 的漂白水。

2006/06/13

聆聽心聲的設計師

用了 Mac 多年,每次向新朋友介紹自己是用 Mac 的時候,對方多數會回應一句:「你是做設計的嗎?」我自己不是做設計的,甚至身邊做設計的朋友也不算多。

記得去年年底籌備 Mactivity 的時候,就像很多朋友開新公司一樣,在決定了公司名稱後就是要設計公司的商標、招牌、咭片、信封信紙等文具。因為是小本經營,當然不能聘用昂貴的設計公司(也有點害怕找他們),便跑到公司附近的地舖先查詢訂造「大門招牌」的事宜。該負責人拍心口表示無問題,我便將一些電腦檔案及字款交給該店舖處理,並約定一個星期後交貨。

怎料到了指定交貨日期的中午,卻收到該店舖負責人來電,說我交給他的電腦檔案是 Mac 格式,他的 PC 不能開啟。我當然質問他為甚麼到了限期最後的一天才通知我,他的回答竟然是:「我們有很多大型 Project 要處理及跟進的,很忙的啊!」這是甚麼樣的態度?我明白我的生意也許不是很大(只是幾佰元),但你當初可以選擇不接受這單生意呀!既然答應了,就應該盡力去完成;如果真的要延遲交貨,好歹也要早一點通知客人才是呀!

正當十分徬徨之際,忽然記起多年前曾認識了一位做設計的朋友 Roy,他經營自己的設計公司,也是一名資深 Mac 友,於是便致電給他並簡略說明自己的情況。Roy 十分同情我的困境,便邀請我到他位於上環的寫字樓詳談。過程中,Roy 十分細心地聆聽我的處境及要求,只花了一個小時就很清楚我的需要。因為他知道我給其它公司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就答應即晚給我一個草稿,希望能趕及公司正式開張之用。

事情到最後當然圓滿解決,我也很滿意 Roy 的設計及服務態度,及後也將公司其它的設計工作交給他去處理。遇到有朋友需要設計上的意見或需要時,我也十分樂意介紹 Roy 的設計公司給他們認識。在這次的經驗中,我深深感受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性,由一個簡單的 Company Logo 到一本數十頁的 Brochure,設計人員要很有耐性地聆聽客戶的需要、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能誘導客戶說出自己的心意,才會有好的效果。

最近得悉 Roy 的設計在 Designfirms 網站得到一些獎項,在此說聲恭喜(雖然遲了一點)。如果大家也想找一名願意聆聽你心聲的設計師,我誠意推薦 AZAP Creative Company 給大家,就像他們公司商標內的海豚一樣:聰明及友善。

2006/06/12

Boot Camp Preview + Windows Vista Beta

大家也知道 Boot Camp 暫時只支援 Windows XP SP2 版本,要在 Boot Camp 上安裝其它版本的 Windows 是有點困難,也有一點技巧,最重要是會有一點缺憾,因為欠缺了部份的驅動程式,感覺不太完整。

試新玩意是我的興趣,當知道 Microsoft 近日正式推出了 Windows Vista Beta 2 版時,便很想一試。一來 Beta 軟件是完全免費及可合法使用;二來 Mactivity 最近來了一位新成員 Mac mini Core Solo,不用投資一分一毫就有新玩意試用,實在吸引;三來嘛,我知我們的 Boot Camp 實戰講座導師A君最近比較忙,大可以比他早一步試裝 Windows Vista,也可以在他面前吹噓一番;當然可以在 Boot Camp 講座中跟同學分享這些心得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下載 Windows Vista 用了很多個小時,中間又要去旺電買 DVD-R 碟作燒錄及安裝用途,連燒錄 Windows Vista DVD 時也發生意外,幸得 Mactivity 常客 Joe 的 MacBook Pro 仗義襄助,終能燒出一隻 Windows Vista DVD。試過幾次失敗再嘗試的安裝過程後,最終都可以見到 Windows Vista 成功安裝及成功上網的畫面了。

這是我第一次試玩 Windows Vista,倒不像太空人所說的「感覺良好」,而是「感覺很差」!說真的,她跟 Windows XP 實在有太多地方不同了,我花了差不多半個小時,還未能接駁上 Mactivity 內的其它 Mac 以讀取資料。我想我要再花幾天時間才能掌握一些 Windows Vista 的基本技巧了。

在一個 Beta 軟件上安裝另一個 Beta 軟件,感覺有點怪怪的。

2006/06/06

MacBook Pro 不 Pro?

蘋果的全線手提電腦已完成過渡到 Intel 的程序,我們看見入門級的 MacBook 及進階級的 MacBook Pro。MacBook 最便宜型號售價是 HK$8,600,MacBook Pro 最昂貴的型號售價是 HK$21,500,價錢相差 2.5 倍,但大家都是行 Intel Core Duo,速度也差不多,究竟「Pro 唔 Pro」有甚麼分別呢?

外觀
MacBook:用塑膠做外殼,有白色及黑色供選擇。
MacBook Pro:鋁金屬外殼,只有一款顏色─銀色。
個人覺得 MB 感覺較為生活化及親切一點;MBP 則較為務實,工作或見客戶時會穩重一點。至於互聯網上「流傳」黑色 MB 會甩油問題,又是另一個考慮了。

屏幕及重量
MacBook:只有一款呎寸,13.3" LCD 解像度為 1280 x 800,重量為 5.2 磅。
MacBook Pro:有兩款呎寸,15.4" LCD 解像度為 1440 x 900,重量為 5.6 磅;17" LCD 解像度為 1680 x 1050,重量為 6.8 磅。
屏幕大了,重量當然也提高了,但是不是選擇最輕便小巧的 13.3" LCD 就最好呢?如果你同一時間要很多屏幕空間去處理幾份工作,或要操控大量 Palette 的話,你就會欣賞高解像度的屏幕帶來的好處了。記著,重點是解像度高低,不是屏幕大小。

圖像處理晶片
MacBook:Intel GMA 950 (64M),外接屏幕解像度達 1920 x 1200,等於 Apple 23" Cinema HD Display
MacBook Pro:ATI Mobility Radeon X1600 (128M~256M),外接屏幕解像度達 2560 x 1600,等於 Apple 30" Cinema HD Display
我自己不太清楚這兩種圖像處理晶片的真正速度或能力上的差別,但身邊朋友都說「唔使旨意用得 64M RAM 既 GMA 950 打機」,大概猜到兩者的分別吧?再者,一些專業圖像軟件已宣佈不支援 GMA 950 的圖像處理晶片。最後,如果你家中或公司有一隻 Apple 30" Cinema HD Display,要買 MB 或是 MBP 就更加明顯了。

除了以上這些分別外,蘋果習慣將一些較先進的配置留給高階機種,例如黑暗中會發光的超型背光鍵盤、速度超快的 FireWire 800 傳輸埠、及作未來擴充用的 ExpressCard/34 插槽,暫時都只配置在高階機 MacBook Pro 上。至於其它配備如 iSight 視像鏡頭、Gigabit Ethernet、AirPort Extreme 無線網絡咭、聲音輸入輸出等,MB 跟 MBP 都是差不多。

如果要我來選擇,我會買 MacBook,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窮。

2006/06/04

Boot Camp 有幾快?

也許 Boot Camp 對大多數朋友都是新鮮事;也許大家被以前緩慢的模擬器 Virtual PC 軟件所誤導;也許 Intel Mac 所使用的 Intel Core Solo / Duo 不是見慣了的 Pentium 而是新產品。在 Boot Camp 實戰講座或在其它網上論壇上,最多聽到的問題之一就是:Boot Camp 行 Windows XP 究竟有幾快?比起 PC 行 Windows XP 又如何?

第一,新一代 Intel Mac 的內部基本上已跟一部普通的 Intel PC 差不多,在產品規格一欄,你會看到熟悉的名字(及數字),以賣到斷貨的 MacBook 為例,其中一款的規格是:

Processor: 1.83GHz Intel Core Duo
L2 Cache: 2MB
System bus: 667MHz
Memory: 512MB of 667MHz DDR2 SDRAM (PC2-5300)
Hard drive: 60GB 5400-rpm Serial ATA2
Optical drive: Slot-loading Combo drive (DVD-ROM/CD-RW)
Graphics: Intel GMA 950 graphics processor with 64MB of DDR2 SDRAM shared with main memory

如果你遮去 MacBook 一字,跟一部 Dell / HP / Fujitsu / NEC / ThinkPad / Toshiba 的手提電腦有甚麼分別?由 CPU 到 Memory 到 Graphics Chips 全部都是 PC 業界的標準配備。

其次,Boot Camp 技術是在 Mac 開機後,即時摸擬了阿爺年代的技術:「BIOS」。在進入 Windows XP 之前,是不用先執行 Mac OS 軟件的,而是直接由摸擬 BIOS 進入 Windows XP。而摸擬的 BIOS 跟真正的 BIOS,並不會怎樣影響電腦的速度。換句話說,行 Boot Camp 的 Mac 在速度上即是等於一部差不多規格的 PC。

最後,應如何去「比較」一部 Intel Mac 的速度到底有多快?要比較,就先要有兩個比較的對象。你想用 MacBook 跟那一部電腦比較?跟你家中的 Celeron 電腦比較,還是跟你公司的 Pentium D Extreme Edition 比較?要比較兩部 PC,相信大部份電腦玩家都很清楚,當中涉及很多因素,AMD vs Intel,ATI vs nVIDIA,DDR2 vs DDR3,SATA vs ATA 等等。對於資深電腦玩家,可以單看一堆令人莫明其妙的英文字及數字,即可大概得悉該電腦的表現;但大部份用家,都只是要知道「比我現在使用的電腦快多少(或慢多少)」即可。

那麼 Boot Camp 到底有幾快?正確一點應說成「某一隻型號的 Intel Mac 用 Boot Camp 技術來執行 Windows XP 到底有幾快?」有人說快,有人說慢,要看你的要求。但最了解你需要的是你自己,所以我鼓勵想買 Mac 行 Windows 的朋友不要問人,應該親自試一試她的表現。Mactivity 的 Boot Camp 實戰講座還在招生中,我們的導師可以給你更多使用上的貼士及意見,你甚至可帶同你常用的 Windows 軟件到來,親自測試及感受該軟件在 Intel Mac 上的速度!

P.S. 看看日曆,原來今天是 6 月 4 日。等待了十七年的事,何時才會實現?


2006/06/02

DPI & Fans 零距離接觸

吳靄儀小姐在「金庸小說的情」一書內,描述楊過跟獨孤求敗及令狐沖跟風清揚學武功時寫到:「學習,有沒有前輩高人指點或作為榜樣是有很大分別的。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是死的,個人的體會和應用是活的,而且別人的成就給我們的刺激鼓勵,遠遠勝於書本。」(註:大家可別忘記,我愛好金庸小說的程度並不下於蘋果電腦。)

學習過程中,如能親眼看見前輩高人講解示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最近 Mactivity《DPI》雜誌邀請,成為「DPI & Fans 零距離接觸」的合作伙伴,該聚會邀得兩位極具份量之專業人士──靳埭強先生及葉青霖先生,作為主講嘉賓。

「DPI & Fans 零距離接觸」首次聚會
日期:2006 年 6 月 8 日(星期四)
時間:6:30 至 9:30pm
地點:新華書城(香港灣仔禮頓道 1 號 3 樓)
主講嘉賓:靳埭強先生 及 葉青霖先生
內容:Adobe Tips & Tricks 環節,EIZO 專業級顯示屏展示,Konica Minolta 彩色多功能數碼打印系統,其他圖像新產品展示及交流。
收費:每位 $30 (包括茶點及精美紀念品)

身邊不少朋友都是從事設計及攝影行業的,有興趣近距離接觸這兩位大師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聚會。Mactivity 現免費送出少量門券,有興趣的朋友可聯絡 Mactivity 或致電 3583-0621 留座,免費門券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