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 MacBook 推出了,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抱怨它的運算速度太慢及擴充性能太弱,但這是否代表它是一部失敗的電腦呢?
運算速度
超薄 MacBook 採用了 Intel 最新推出的 Core M 中央處理器,比起上一代的......且慢,如果你真想在這方面探究的話,超薄 MacBook 多半不適合你。對效能有要求的話,顧名思義應該購買專業級的 MacBook Pro Retina,而不是超薄 MacBook。
我相信超薄 MacBook 的銷售對象,是為了輕、薄、型,而不是為了速度,主要用途都是上網、電郵、簡單的文書及圖像處理,自從 Apple 改用高速 Flash 代替傳統硬碟後,電腦速度的一個瓶頸就解決了,超薄 MacBook 應付這些簡單工作實在遊刃有餘。況且,今天入門級的 MacBook,整體速度可能已超越幾年前的頂級 MacBook Pro。
經常有人問「MacBook Air 能否應付 Photoshop」這類問題,我的回答總是「一定能夠安裝,但速度快慢要視乎你的工作有多複雜」。老實說,問這類問題的朋友,他們大部份回答都是「很簡單的工作」。至於等待一秒也嫌太久的朋友,應該購買頂級的 MacBook Pro Retina 或者是 Mac Pro。
不少初次購買 MacBook 的用家,都是著重產品外觀多於實際效能,尺寸、重量、厚度、顏色、手感、風扇嘈音,都比 CPU、RAM、圖像咭、有多少 USB 連接埠來得重要。我在 Mactivity 接觸不少 MacBook Air 用家,當中很多連 CPU、RAM、HDD、SSD 是甚麼也搞不清楚,更遑論 CPU 型號及速度,但他們都是很開心、很滿意的蘋果用家。
擴充性能
Apple 推動了無線連接多年,透過 WiFi 及藍牙,可以實現 iCloud 存取檔案、AirDrop 分享檔案、藍牙音訊、AirPlay 分享視頻、HotSpot 無線連繫、AirPrint 無線打印、Time Capsule 無線備份等等,摒棄傳統 USB 連接埠的超薄 MacBook 可說是測驗成效的試金石。
只得一個全新的 USB-C 連接埠是否走得太前?我同意 Apple 走得很前,但這也鼓勵了周邊廠商更積極開發新產品。由於 USB-C 是一個開放的標準,其它電腦生產商也會陸續使用,未來相信會有更多 USB-C 設備推出,包括從未在 MacBook 上正式推出過、可以替 MacBook 充電的旅行電池。
不少朋友會把超薄 MacBook 跟配了鍵盤的 iPad 作比較,而 iPad 甚至連 USB 也沒有呢。超薄 MacBook 僅有的一個 USB-C 同時兼容舊的 USB 標準,只需一個 HK$148 的
USB-C 至 USB 轉換器即可以沿用舊的 USB 設備,照顧了暫時無法追上無線新潮流的舊用家。
第一代 iMac 放棄了 Floppy Disk,第一代 MacBook Air 放棄了 CD-ROM Drive,近年的 Mac Pro 甚至放棄了 PCI 擴充槽,都證明了 Apple 放棄舊技術的決心及遠見。
未來發展
無論你喜不喜歡超薄 MacBook,它的確是 Apple 近年的代表作。
全金屬機身、纖薄的蝶式鍵盤設計、按鍵下的獨立 LED 燈、超薄的 Retina 顯示器、能感應按壓力度的 Force Touch 觸控式軌跡板、寧靜的無散熱扇架構、依機身輪廓特製的階梯形電池等等,相信不久都會融入到 MacBook Pro Retina 及其它蘋果產品的設計當中,其它 PC 廠商當然也會爭相仿效。
從價格看,配置 8G RAM 及 256G Flash 的超薄 MacBook 是 HK$9,988,而同樣配置 8G RAM 及 256G Flash 的 11" 及 13" MacBook Air 則分別是 HK$8,968 及 HK$9,768,兩者相差甚少。我估計在一兩年後,當生產成本再下跌、及有更多 USB-C 周邊出現後,超薄 MacBook 的售價自會調低,屆時勢將取代 MacBook Air 成為入門機種,回復當初只有 MacBook 及 MacBook Pro 的精簡架構。
先行者都是勇敢的,無論是 Apple 公司或是第一代超薄 MacBook 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