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4

HDD vs SSD vs FLASH



今日個人電腦儲存資料的媒介,一般都是使用硬碟機(Hard Disk Drive / HDD)。 HDD 面世已超過 50 年,但因早期 HDD 價格十分昂貴,所以並不普及。我最初接觸的電腦就沒有 HDD,而是使用軟碟(Floppy Disk)。年資較長的電腦用家,都見證著 HDD 容量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跌,進而普及成為主流儲存媒介

隨著電腦速度不斷提升,大眾開始覺得 HDD 速度緩慢、追不上電腦其它組件的發展,而且 HDD 因為物理限制,比較容易受到震盪及磁場影響,因此較容易損壞。相信不少朋友也有「死硬碟」的痛苦經歷,所有積存多年的資料盡化烏有。若果沒有做好備份,就可能要光顧 Mactivity 的數據復修服務


MacBook Pro 上使用的傳統硬碟 (HDD)。

幾年前開始,廠商們開始推出一款使用快閃記憶體(FLASH)的儲存媒介,稱為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 / SSD)。大多數生產 SSD 的公司,為了使新產品能同時兼容傳統電腦的設計,所以都會將 SSD 包裝成 HDD 的外觀及尺寸,並使用跟 HDD 一樣的連接介面,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很容易在市場上買到一隻 SSD,來代替原來的 HDD。

相對傳統 HDD,新的 SSD 速度較快,也不易受震盪及磁場影響,比較安全及穩定。雖然 SSD 近年來發展一日千里,但受到生產成本所限,售價仍要比 HDD 貴好幾倍,所以一般只有高階電腦才會採用。


打開外殼後的傳統硬碟 (HDD) 及固態硬碟 (SDD)。

自 2008 年起,Apple 開始把 SSD 引入到 MacBook Air 手提電腦上。在第一代的 MacBook Air,HDD 仍是標準儲存裝置,客人如果想有更快的速度,可以額外付費升級到 SSD。

為了令 MacBook Air 變得更輕更薄,Apple 在 2010 年的 MacBook Air 上使用了不同的儲存裝置,外觀不是傳統 HDD 的樣子,而直接把 SSD 當中的組成零件 FLASH 赤裸裸地安置在底板上。因為它的外表不再像一隻磁碟,所以 Apple 就不再稱它們為 SSD,而直接把這個儲存裝置稱為快閃儲存(FLASH)。


在 2010 年以後的 MacBook Air 上,FLASH 快閃儲存裝置不再有一個外殼包起來


在選購 MacBook Pro 時,使用快閃儲存技術的設備稱為固態硬碟 (SDD)


在選購 MacBook Air 時,儲存設備會稱為快閃儲存 (FLASH)。

前幾天有客人向我轉述,他說 Apple Store 的同事告訴他,MacBook Air 的儲存裝置不是 SSD 而是 FLASH。這位同事的說法是正確的,現在 MacBook Air 內的儲存裝置,就像 iPhone 或 iPad 內的儲存裝置一樣,我們都不會稱為 SSD,而直接稱為 FLASH 快閃儲存。但既然我們已習慣了把電腦內的儲存裝置稱為 Disk,我覺得依舊稱它為 SSD 仍是可以接受及理解的。

就像 HDD 淘汰軟磁碟一樣,不知 HDD 甚麼時候會正式走入歷史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