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自動開機

前幾晚夜深人靜時,我正埋首在 Mactivity 加班工作,忽然聽到「噹」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原來有部維修中的 iMac 自動「被啟動」了。

起初,我還以為這部 iMac 有甚麼問題,是不是開關掣出了毛病,更一度以為公司是否有一些「不乾淨」的東西。

經檢查後,原來這部 iMac 的主人,在「系統偏好設定>能源節約器」中開啟了「排程」(Schedule),並設好在晚上 11:50 開機。

大家下次把電腦拿來 Mactivity 維修時,請先關閉這個「排程」功能,尤其是設定在三間半夜自動開機的, Mac 嚇人無藥醫。

2012/05/24

now TV & Apple TV



我是一名電視精,不用上班的日子,每天都會花很長時間看電視。而看得最多的,應該是 TVB 的互動新聞台,雖然我仍然搞不清它互動在那裡。

自從去年買了一台內置解碼器的 iDTV 後,我經常會看 83 台,即是 TVB 互動新聞台。就像看報紙一樣,只看一份報紙是不夠的,遇上重大新聞,我也會透過電腦,在網上收看有線新聞台及 now 新聞台的報導。

一向十分緊貼科技潮流的 now TV,最近推出了「now 隨身睇」App(香港 iTunes Store 適用),可以在 iPhone 及 iPad 隨時收看幾條免費頻道,包括 now 香港台、now SPORTS 精選台及我最愛的 now 新聞台。

用 iPad 收看 now TV 本來已十分不錯,但如果我在家中的話,何不使用電視機來收看呢?這樣,我就可以跟其他家庭成員一同分享節目內容。「now 隨身睇」支援 AirPlay 無線播放技術,我可以一按即把節目內容傳送到已連接 Apple TV 的電視機,感覺就像安裝了 now TV 機頂盒一樣。


對很多人來說,「now 隨身睇」是把電視帶在身上,隨時隨地收看電視。但對我這個家中從來沒有安裝 now TV 的用家來說,「now 隨身睇」配合 Apple TV,就是把 now TV 帶回客廳,而且完全免費。

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now 隨身睇」的畫面竟然十分清晰,尤其是 now 香港台。除了開始播放時的十數秒有點模糊外,其餘時間的畫面質素,比我經常收看的翡翠台不惶多讓,而且訊號十分穩定,從來沒有中斷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now 新聞台竟然仍然用 4:3 比例來製作,實在看不慣兩旁那條黑框。


有人說,看電影就要到電影院;我說呢,看電視就要用電視機。Apple TV 可能是我今年所買最超值的一件產品,如果你已有 Apple TV,又是一名電視精的話,一定要試試這個「now 隨身睇」。不過要記得把 iPad 的自動鎖定時間改為 15 分鐘,否則每隔幾分鐘就會中斷連線,十分無癮。

備註:Mactivity 設有 Apple TV 3 現貨發售,定價 HK$1,148,送掛牆架一個

2012/05/19

表哥你好嗎?

最近接受了幾個本地 Podcast 的邀請(包括歷悠久的 CMM 大蘋果時代),在節目中跟聽眾及主持分享一些在 Mactivity 工作的見聞。有上來 Mactivity 的訪客問我,為甚麼節目主持都稱呼我為「表哥」?在 Facebook 中甚至有朋友以為我真的有很多表弟表妹。

「表哥」的由來,要由 2008 年第一次到 CMM 大蘋果時代( Season One)接受訪問談起。那次我跟主持人談到做 Apple 維修服務的趣事,其中提到,如果你家中 PC 電腦壞了的話,一般都不需要出外找專人維修的,因為你身邊總有一個親戚朋友懂得維修 PC 電腦,他可能是你的哥哥或弟弟、可能是公司電腦部的同事、可能是你朋友的朋友、可能是中學或大學時的同學、可能是家姐細妹的男朋友、可能是隔離屋陳師奶的兒子、也可能是每年只有大年初一才會見面的「表哥」。

如果你是 Mac 用家,身邊沒有親戚朋友能夠替你解決有關 Mac 的疑難,我可能就是你那個好像很熟但又不太熟的親戚,專門替你照顧 Mac 的「表哥」了。

其實我也十分喜歡這個意外得來的別號,感覺很親切。只是希望再過幾年,不要由「表哥」變成「表叔」就好了。

2012/05/11

程式開發者看無障礙理念

以下短片,是一位視障朋友 Walter 示範怎樣用 iPhone 上的「HK Movie 香港電影」來查詢電影資料及購票。我跟大家一樣,起初也很懷疑 Walter 是否真的喜歡看電影,後來才知道他是真的喜歡看電影,只是他不會介意有沒有 3D 版本。(日後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專為視障朋友而設的電影聲音導賞服務)


mAccess 社群的成立,除了是想讓更多朋友了解及懂得使用 VoiceOver 技術外,另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希望傳達無障礙科技的訊息,讓程式開發員在設計各類型軟件和手機程式時,及在開發期間即能注意到一些細節,能夠方便殘障人士操作及使用,令他們可以共享這些程式為生活所帶來的便利。

以「HK Movie 香港電影」為例,視障朋友大致上也能順利操作,無論電影介紹、場次、時間表等都可以清楚讀出,這個是值得讚賞的,但到了顯示座位表時就出現「無法發音」的狀況。視障朋友雖然看不到座位表,但程式開發員如果能在座位表中加上入座率、有沒有相連座位之類的實用數字,視障朋友在致電購票時就更加便利。

mAccess 其中一位義工及 iOS 程式開發者 Jason Leung,早前在 mAccess 網頁中分享了 iOS 程式開發者初看無障礙理念的文章,現轉載如下。希望以後有更多程式開發者,在設計手機程式時能加入這些無障礙輔助科技的元素。如果你是程式開發員,或對無障礙技術的運用感到興趣,甚至想成為 mAccess 的義工,歡迎你加入 mAccess 的 Facebook 專頁,或瀏覽 maccess.org 網頁

iOS 程式開發者初看無障礙理念
- Jason Leung

在未認識 mAccess 的無障礙理念之前,小弟實在沒有想像過原來無障礙也可以融入程式開發之中的。

在普羅大眾的認知之中,總是認為程式介面越華麗越好用。但原來也有不少的朋友真正需要的反而是詳細的文字及聲音去理解程式的操作方法。

由於我沒有開發無障礙程式的經驗,暫時只能憑有限經驗推敲一些無障礙程式應該需要的特性,我也希望可以在日後開發特定的軟件加入這些無障礙的特性。不過,我暫時仍然時無障礙理念的外行人,還望各位可以多多幫忙指正,一起討論,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無障礙程式開發指引吧!

無障礙 iOS App 應有的特性:

1. 由於 iOS 已提供一個極為方面的 Voice Over 功能,已經大大減少開發者在語言方面的處理,所以應該多加以利用,在程式界面裏,盡可能使用文字按鈕及說明,盡量不要以圖像形式處理的按鈕及說明文字,這樣視障朋友便可以用 Voice Over 大約了解程式的各位按鈕、以及操作方法。

2. 字體大小方面也可以盡量採用較大的字型,雖然 iOS 也提供放大鏡功能,不過終於要捲來捲去實在不太方便。

3. 在使用說明裏加入各個按鈕或資訊的位置敍述(例如:左上角的回上一頁按鈕,右下角的確定按鈕等)。

4. 按鈕盡量少而大,並盡量安排於四個角落。

5. 假如使用者按下按鈕,可以的話也提供震動回饋,確定動作的話只要在按鈕範圍內放手便可;取消的話只需將手指移動到沒有震動回饋的範圍再放手便可。

6. 由於 Voice Over 讀字的順序是由上而下的,所以經常改變的資訊應該放在較高位置以便 Voice Over 第一時間可以讀到。

由於小弟的經驗尚淺,日後假若有新的體會,定會跟大家繼續分享。

2012/05/05

mAccess 社群

因為喜愛 Apple 的關係,十年前透過 MACitizen 認識了一班同樣喜愛用 Mac 的朋友,包括會長 Derek。近年來,我的工作比較忙,未能出席 MACitizen 每月的聚會,但仍然會關心讓組織的動態。幾個月前,我認識了 MACitizen 中一位很特別的會員 Walter Tsui。

Walter 是一名視障人士,但我相信很多人看到他如何熟練地操控 iPhone 後,都會驚嘆原來 iPhone 已內置了那麼出色的 VoiceOver 功能,不用額外花費一分一毫,就能幫助視障人士處理很多日常事務。後來,我知道 Walter 跟 MACitizen 中很多熱心的會員組織了一個叫 mAccess 的組織,旨在推廣無障礙技術的運用。於是便自告奮勇加入 mAccess,希望能出一分力,讓更多朋友了解 iPhone 及 iPad 等設備能夠如何協助殘障朋友,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一班義工現正埋首製作一系列的教材,包括 VoiceOver 使用手冊及教學影片。未來,我們更會跟一些本地機構合作,將 VoiceOver 及其它無障礙技術推廣開去。

記得有一次 mAccess 在拍攝 VoiceOver 教學影片後,「碰巧」有一部 The New iPad 出現在桌上,於是我們就嘻嘻哈哈地拍下了這個很有特色的 The New iPad 開箱影片,並由 Walter 親自示範怎樣「合埋眼」去設定一部全新 iPad。過程中,我們還透過 VoiceOver 功能,把 iPad 的屏幕暫時關閉,讓大家能親身感受到視障朋友的處境。最後,Walter 還用 iPad 替我們幾位成員拍了一張照片留念。



如果你認識一些殘障人士,或對無障礙技術的運用感到興趣,甚至想成為我們的義工,歡迎你加入 mAccess 的 Facebook 專頁, 或瀏覽 maccess.org 網頁

2012/05/04

iPad vs MacBook Air



雖然 Apple 在 iPhone、iPad 及 Mac 之間的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你全部買回家),但仍有不少朋友表示,在選購 iPad 或 Mac 時(特別是 11" MacBook Air)不知該如何抉擇。

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兩者的分別,例如便攜程度、電池續航力、價格、周邊用品數量等等。我在 Mactivity 也經常替朋友分析這個問題,也有一些心得。

內容製作

iPad 雖然號稱「平板電腦」,但它究竟不是一部傳統的電腦,不是執行大家熟悉的 Mac OS X 或者 Windows 操作系統,也因這個原因,它不能執行傳統的電腦軟件,只能透過 App Store 下載 iPad 專用軟件。

如果你的工作只是處理一些簡單的文書或試算表,iPad 上的 Pages / Numbers / Keynote 絕對足以應付;但如果你要製作一些大型文件,例如編寫一本書、製作一個網站、整理一個有幾百頁而又聲色俱全的簡報,iPad 上的應用軟件功能或者未臻完善,而在處理複雜文件時,我們往往也要在數個軟件之間不停切換,而 iPad 在多工操作(Multi-task)方面也尚待改善。

此外,MacBook Air 擁有的實體鍵盤、大容量 SSD 硬碟、高速傳輸介面、能連接多種週邊設備等,都是 iPad 所欠缺的。

內容觀賞

擁有 10" 屏幕的 iPad 或者不是一部功能齊全的內容製作工具,但我認為它卻是一部很好的內容觀賞工具。

使用 MacBook Air 時,你往往要一張四平八穩的檯面,正襟危坐的把十指放在鍵盤上操作。相反地,因為 iPad 輕巧、使用方便、電力持久,更有 3G 網絡能隨時上網,你可以站著使用、坐在梳化上使用、攤在床上使用、乘車時使用、甚至去廁所時使用;你可以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姿勢操作 iPad,可以透過它瀏覽網頁、檢查電郵、看電子書或雜誌、觀賞相片及影片等。

iPad 的多點輸入技術(Multi-touch),配合內置的多個感應器,可以說是最容易使用的電腦裝置,無論三歲小孩到八十歲長者都能很快上手,這些也是 MacBook Air 有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