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3

系統升級前更要做好備份

免費的 OS X Mavericks 推出後,符合升級資格的用家大都勇往直前、先用先享受。先不談升級後各樣軟件的兼容性,大家升級前有做好備份嗎? 

硬碟是耗損物,隨著日子過去,它的效能及可靠性都會不斷降低。我經常用的比喻,硬碟就好像一條橡筋,而你每天都會用這條橡筋來紥不同物件,某天它一定會斷的,只是遲或早的問題。我不會去想怎樣令這條橡筋變得更可靠,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只會想如何用多一條或兩條橡筋去紥物件,當其中一條斷裂時,其它橡筋可以減低我的損失。 

據我觀察,一隻硬碟如果每天操作的話,能夠用上三四年已算很不錯,也是合適時候更換一隻全新的、更快的、更大容量的硬碟,讓電腦重獲新生。例如四年前的 MacBook Pro,大多只配備了 160GB / 320GB 的硬碟,以今日最高可達 1.5TB 的標準來看,容量確實是細了一點。如果勉強繼續使用,硬碟可能會忽然「壽終正寢」,令人措手不及,未有做好備份的話,更會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日常使用電腦時,即使硬碟有一點點小毛病,因為讀寫時間都很短促,所以問題未必會擴大。例如我每晚打開 MacBook Pro,即使用了兩個小時來上網、檢查郵件或打字,但真正讀寫硬碟的時間加起來可能不到十分鐘,而且讀寫硬碟的動作是非常分散的,讀一下、停一下、再寫一下,可以說是十分「悠閒」。 

但進行系統升級又如何呢?它可是要「連續地、劇烈地」進行一至兩小時的讀寫動作,於是很多小毛病都會被擴大,最終可能導致硬碟損壞,這就是為甚麼那麼多朋友的硬碟都在系統升級時突然死亡。 

用一個較易明白的比喻,假如一隻硬碟的壽命為五年,即每一年大約是人類壽命的二十年。平日的硬碟讀寫就好比去公園散散步、或者追追巴士,大部份人都可以應付,而系統升級就好像要參加馬拉松賽跑。一個二十歲、四十歲甚至六十歲的人跑馬拉松,或許不會有大問題;但強要一個八十歲、一百歲的老人家去跑馬拉松又如何?經常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硬碟昨天還是好好的,為甚麼會忽然死亡呢?朋友,你有聽過猝死嗎?

Mactivity 在以往多次 Mac OS X 系統升級期間,都會收到不少硬碟死亡的查詢,是我多年來的親身經驗。幸好近年有了 Time Machine 技術,不少朋友都有使用外置硬碟進行 Time Machine 備份的習慣,避免了不少損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